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政治教案 >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 爱护幼小(精选4篇)

爱护幼小(精选4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8

爱护幼小篇1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下一课《同情还是取笑》为同一单元,同属于“团结友爱”的教育内容,两课有相似之处,都是教育学生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弱者。本课侧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弱小,不欺负小同学。下一课则侧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别人。

爱护弱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是当今社会应提倡的美德。对于四年级学生,虽然总的讲,他们还是处于儿童期,还是被社会保护的对象,但这时他们已有了强与弱的意识。对于比他们小的同学,多数能做到关心、爱护,但是也有些同学,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不能主动相助,个别同学拿小同学开玩笑或欺负小同学。因此,有必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爱护弱小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弱者,懂得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同情、的情感,从道德认识上,提高学生爱护、帮助幼小的意识。

本课的难点在于具体的行为指导和情感培养上。教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落到实处。

本课导入  部分设计了“说一说”栏目,通过一幅图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切入本课要讲的主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同学的位置上,体验小同学的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向学生提出了“如何对待幼小”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课文采用回忆的形式,通过李小玲回忆自己上一年级时受到大同学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告诉学生的道理。课文共讲了三点:(1)通过建立友谊班的事例,说明大同学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小同学;(2)通过四(1)班同学帮助一年级同学扫雪和张燕关心帮助李小玲的事例,说明小同学由于年纪小,缺乏经验和能力,需要大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大同学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小同学的道理;(3)以张燕批评和制止欺负小同学的事例,说明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制止。

教法建议

1.本课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课前,可对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和不太好的情况作一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年幼时,被人关心爱护或受人欺负的感受,反思自己应怎样对待小同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小的关爱之情和愿意帮助弱小的道德动机,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

3.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对一些欺负幼小的事例不宜过多渲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要注意课后的延伸教育,建议开展与低年级建立友谊班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题

1.在校园里、在马路上、在家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了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呢?

师: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些年龄比我们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们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

2.当比我们年龄小的人遇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的同学。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师:新学期的一天,新星小学的李小玲起得特别早,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2.交流(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讨论:为什么应当?以什么行动关心、?

三、激发感情,指导行为

1.说说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请你把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2.现在,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低年级的小同学呢?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四组辨析题)

3.比一比:小组交流、讨论。

4.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

5.小辉和陈刚该怎么做呢?

(听录音故事)

6.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我们在帮助小同学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想点办法,而且办法还要得当。

四、总结全课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爱护、帮助小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付诸行动中,把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板书:美德)

2.开展一次结对子活动。(出示友谊卡)

让我们行动起来,制作一张友谊卡,认一名小弟弟、小妹妹,今后经常主动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这张友谊卡把我们和小弟弟、小妹妹紧紧地连在一起。大家说好吗?

板书设计

爱护幼小篇2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下一课《同情还是取笑》为同一单元,同属于“团结友爱”的教育内容,两课有相似之处,都是教育学生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弱者。本课侧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弱小,不欺负小同学。下一课则侧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别人。

爱护弱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是当今社会应提倡的美德。对于四年级学生,虽然总的讲,他们还是处于儿童期,还是被社会保护的对象,但这时他们已有了强与弱的意识。对于比他们小的同学,多数能做到关心、爱护,但是也有些同学,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不能主动相助,个别同学拿小同学开玩笑或欺负小同学。因此,有必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爱护弱小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弱者,懂得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同情、的情感,从道德认识上,提高学生爱护、帮助幼小的意识。

本课的难点在于具体的行为指导和情感培养上。教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落到实处。

本课导入  部分设计了“说一说”栏目,通过一幅图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切入本课要讲的主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同学的位置上,体验小同学的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向学生提出了“如何对待幼小”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课文采用回忆的形式,通过李小玲回忆自己上一年级时受到大同学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告诉学生的道理。课文共讲了三点:(1)通过建立友谊班的事例,说明大同学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小同学;(2)通过四(1)班同学帮助一年级同学扫雪和张燕关心帮助李小玲的事例,说明小同学由于年纪小,缺乏经验和能力,需要大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大同学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小同学的道理;(3)以张燕批评和制止欺负小同学的事例,说明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制止。

教法建议

1.本课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课前,可对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和不太好的情况作一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年幼时,被人关心爱护或受人欺负的感受,反思自己应怎样对待小同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小的关爱之情和愿意帮助弱小的道德动机,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

3.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对一些欺负幼小的事例不宜过多渲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要注意课后的延伸教育,建议开展与低年级建立友谊班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题

1.在校园里、在马路上、在家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了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呢?

师: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些年龄比我们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们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

2.当比我们年龄小的人遇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的同学。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师:新学期的一天,新星小学的李小玲起得特别早,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2.交流(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讨论:为什么应当?以什么行动关心、?

三、激发感情,指导行为

1.说说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请你把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2.现在,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低年级的小同学呢?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四组辨析题)

3.比一比:小组交流、讨论。

4.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

5.小辉和陈刚该怎么做呢?

(听录音故事)

6.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我们在帮助小同学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想点办法,而且办法还要得当。

四、总结全课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爱护、帮助小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付诸行动中,把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板书:美德)

2.开展一次结对子活动。(出示友谊卡)

让我们行动起来,制作一张友谊卡,认一名小弟弟、小妹妹,今后经常主动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这张友谊卡把我们和小弟弟、小妹妹紧紧地连在一起。大家说好吗?

板书设计

爱护幼小篇3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下一课《同情还是取笑》为同一单元,同属于“团结友爱”的教育内容,两课有相似之处,都是教育学生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弱者。本课侧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弱小,不欺负小同学。下一课则侧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别人。

爱护弱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是当今社会应提倡的美德。对于四年级学生,虽然总的讲,他们还是处于儿童期,还是被社会保护的对象,但这时他们已有了强与弱的意识。对于比他们小的同学,多数能做到关心、爱护,但是也有些同学,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不能主动相助,个别同学拿小同学开玩笑或欺负小同学。因此,有必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爱护弱小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弱者,懂得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同情、的情感,从道德认识上,提高学生爱护、帮助幼小的意识。

本课的难点在于具体的行为指导和情感培养上。教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落到实处。

本课导入  部分设计了“说一说”栏目,通过一幅图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切入本课要讲的主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同学的位置上,体验小同学的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向学生提出了“如何对待幼小”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课文采用回忆的形式,通过李小玲回忆自己上一年级时受到大同学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告诉学生的道理。课文共讲了三点:(1)通过建立友谊班的事例,说明大同学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小同学;(2)通过四(1)班同学帮助一年级同学扫雪和张燕关心帮助李小玲的事例,说明小同学由于年纪小,缺乏经验和能力,需要大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大同学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小同学的道理;(3)以张燕批评和制止欺负小同学的事例,说明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制止。

教法建议

1.本课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课前,可对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和不太好的情况作一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年幼时,被人关心爱护或受人欺负的感受,反思自己应怎样对待小同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小的关爱之情和愿意帮助弱小的道德动机,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

3.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对一些欺负幼小的事例不宜过多渲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要注意课后的延伸教育,建议开展与低年级建立友谊班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题

1.在校园里、在马路上、在家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了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呢?

师: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些年龄比我们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们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

2.当比我们年龄小的人遇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的同学。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师:新学期的一天,新星小学的李小玲起得特别早,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2.交流(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讨论:为什么应当?以什么行动关心、?

三、激发感情,指导行为

1.说说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请你把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2.现在,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低年级的小同学呢?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四组辨析题)

3.比一比:小组交流、讨论。

4.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

5.小辉和陈刚该怎么做呢?

(听录音故事)

6.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我们在帮助小同学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想点办法,而且办法还要得当。

四、总结全课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爱护、帮助小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付诸行动中,把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板书:美德)

2.开展一次结对子活动。(出示友谊卡)

让我们行动起来,制作一张友谊卡,认一名小弟弟、小妹妹,今后经常主动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这张友谊卡把我们和小弟弟、小妹妹紧紧地连在一起。大家说好吗?

板书设计 

爱护幼小篇4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下一课《同情还是取笑》为同一单元,同属于“团结友爱”的教育内容,两课有相似之处,都是教育学生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弱者。本课侧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弱小,不欺负小同学。下一课则侧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别人。

爱护弱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是当今社会应提倡的美德。对于四年级学生,虽然总的讲,他们还是处于儿童期,还是被社会保护的对象,但这时他们已有了强与弱的意识。对于比他们小的同学,多数能做到关心、爱护,但是也有些同学,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不能主动相助,个别同学拿小同学开玩笑或欺负小同学。因此,有必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爱护弱小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弱者,懂得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同情、爱护幼小的情感,从道德认识上,提高学生爱护、帮助幼小的意识。

本课的难点在于具体的行为指导和情感培养上。教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爱护幼小落到实处。

本课导入  部分设计了“说一说”栏目,通过一幅图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切入本课要讲的主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同学的位置上,体验小同学的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向学生提出了“如何对待幼小”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课文采用回忆的形式,通过李小玲回忆自己上一年级时受到大同学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告诉学生爱护幼小的道理。课文共讲了三点:(1)通过建立友谊班的事例,说明大同学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小同学;(2)通过四(1)班同学帮助一年级同学扫雪和张燕关心帮助李小玲的事例,说明小同学由于年纪小,缺乏经验和能力,需要大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大同学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小同学的道理;(3)以张燕批评和制止欺负小同学的事例,说明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制止。

教法建议

1.本课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课前,可对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和不太好的情况作一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年幼时,被人关心爱护或受人欺负的感受,反思自己应怎样对待小同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小的关爱之情和愿意帮助弱小的道德动机,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幼小的好品德。

3.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对一些欺负幼小的事例不宜过多渲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要注意课后的延伸教育,建议开展与低年级建立友谊班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爱护幼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题

1.在校园里、在马路上、在家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了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呢?

师: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些年龄比我们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们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

2.当比我们年龄小的人遇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爱护幼小的同学。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师:新学期的一天,新星小学的李小玲起得特别早,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2.交流(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讨论:为什么应当爱护幼小?以什么行动关心、爱护幼小?

三、激发感情,指导行为

1.说说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请你把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2.现在,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低年级的小同学呢?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四组辨析题)

3.比一比:小组交流、讨论。

4.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

5.小辉和陈刚该怎么做呢?

(听录音故事)

6.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我们在帮助小同学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想点办法,而且办法还要得当。

四、总结全课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爱护、帮助小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付诸行动中,把爱护幼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板书:美德)

2.开展一次结对子活动。(出示友谊卡)

让我们行动起来,制作一张友谊卡,认一名小弟弟、小妹妹,今后经常主动地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让这张友谊卡把我们和小弟弟、小妹妹紧紧地连在一起。大家说好吗?

板书设计 

爱护幼小(精选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小苗快快长

    教学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

  • 专心听讲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上课是学习的时间,应该用心学习。2.结合事例说明,上课有利于学好知识,掌握本领。3.知道高士其童年...

  • 听父母的话

    教学目标 认知:1.使学生懂得小孩子年龄小,经验少,知识少,需要父母的教导。2.运用正反事例,使学生懂得,不任性,会少...

  • 老师为我好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老师爱学生。老师的教导是为学生好,听从老师教导进步快。2.知道听从老师教导是尊师的表现。情感:愿...

  • 好儿童 要谦让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

  • 我爱帮助同学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2.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种美德。3.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

  • 客人到我家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待客的一般礼节。2.懂得待客热情、有礼貌是尊重客人的表现,热情待客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

  • 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做客的基本礼节。2.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重主人的表现,能密切主客关系,增进友谊。情感:从内心尊重...

  • 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有礼貌的人应站有站样,坐有坐样。2.知道坐立走姿势正确...

  • 东西不乱放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要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放回原处。2.懂得把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

  • 我们爱领袖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是革命领袖。2.从照片、影视中,能认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

  • 上课守纪律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情感:1.愿意遵守...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