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抗战的开始 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5-08-12 11:26:0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的重点课文,是前面学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发展的结果。从这节课开始至第12课,学生将学习中国抗日战争史。因此,本课在整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材结构:
----------------------------------------------------------------------------------------------------------------------------------------------------------------
--------------------------------------------------------------------------------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正面战场的抗战 日军的侵华罪行(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和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对抗战的危害;南京大屠杀(时间、经过、被杀人数)。 2、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以下几点:(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共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基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3)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来灭亡中国的妄想,但由于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使中国丢失了华北、 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4)从南京大屠杀,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分析国民政府要抗战初期的功过,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看问题的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四)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杀。难点是:对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功与过的评价。二、教学教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如纪录片片断、照片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简要地回顾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我东北、华北、华东的侵略活动,说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并非偶然。(二)讲授新课:
一、以图说文,介绍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战的爆发。 在本目的讲解中,注意使用课本中的《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来说明卢沟桥在军事上重要地位。并结合课件,简要讲述事变的经过和二十九军将士英勇抵抗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二、联系旧知识,认识团结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的经过。 在讲述本目之前,应提醒学生注意标题中的“正式建立”这四个字,并引导学生回忆西安事变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的情况,然后分四步(即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新四军;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结合课件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最后讲明其重大历史意义。三、讲、读、观察相结合,了解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的抗战。 在讲述本目之前,应向学生说明抗战一开始就存在两个战场,即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而本目讲的是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将在以后讲述。接着讲述日本在占领平津之后,制定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战略计划,以使学生对日本的全面进攻有一个总的了解。面对日本的全面进攻,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比较努力地进行了抵抗,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结合课件,重点讲述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在讲述淞沪会战中,课文中的小字部份宝山县城姚子青营守城殉国和谢晋元团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事迹,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材料,应让学生认真阅读。注意:在讲述淞沪会战结束,南京失守后,将教材放在最后面的“南京大屠杀”一目作为一个小点提前讲述,以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时间概念上的连续性。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并结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字部份,要求学生记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被杀人数,从而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以使学生牢记这一深仇大恨。 在讲述平型关大捷时,要求学生记忆时间、我方参战部队、歼敌人数和在抗战史上的地位(即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通过演示课件中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八路军英勇作战的情况。同时提醒学生学生注意:尽管平型关战役取得胜利,但整个太原会战是失败了(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在讲述台儿庄战役时,要求学生记忆时间、中国军队指挥官、歼敌人数及在抗战史上的地位(即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通过演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作战的激烈和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同时了解尽管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但整个徐州会战以失败而告终。 在讲述完武汉会战之后,引用毛泽东的话:“从一九三七七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那些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英勇斗争的军队和在战争中牺牲的官兵,都应受到崇敬和纪念。”对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作战情况作一个小结。 接下来,启发学生思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军队一度英勇抵抗,并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但却不断丧师失地,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因为国民党从抗战一开始就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具体分析:片面抗战路线即不发动群众,单独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因为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从根本上讲和人民是对立的。它害怕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因此不敢发动人民战争。最后指出片面抗战路线的严重危害:使中国丢掉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三)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小结及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课时教学内容。
神圣抗战的开始 说课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相关阅读
相关内容
-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说课稿
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的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的核心思想是如何科学地艺术地处...
- 第15课 《 蒋家王朝的覆灭》说课稿
一、 说教材:1、 简介: 《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主要介绍了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入反攻阶段的史实。本课是解放战争...
- 关于《辛亥革命》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中华民族在...
- 《丝路明珠》说课稿
一、说教材1. 本课的地位本课从人们积极地利用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出发,阐述人类是如何改造自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 《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说课稿
一、关于课文 本节课文是“古代社会”的最后一节。它叙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空 ...
- 初中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说 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二)这三课是世界古代历史部分的最后三课,...
-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
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
-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 概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篇1以下是关于八年级的历史课《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综合组赵老师的这节课...
-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精选3篇)
《秦帝国的兴亡》说课稿篇1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