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习 > 教案下载 > 美术教案 > 小学美术教案 >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更新时间:2025-08-12 11:31:32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进行沾印,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纹理。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促使其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通过实践,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物着眼,引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乐趣、激发学生潜在的丰富想象力。全面发现美丽的大自然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探究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树叶等印出的印纹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策略

本课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只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机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的版画起始课。本课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现凹凸不平的材料质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来,体会整个过程的经历,提出或总结一些问题和经验;利用采集到的机理效果,展开想象,作添加,制成新的作品。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学生体验等方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纹理拓印的简单方法和步骤。在初步体验印纹美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把印纹与其他事物的形象相联系,大胆将单个拓印的印纹,进行随意排列或者有规律地进行排列组合,然后添画造型,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自我表现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学生和教师一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2.课前教师收集一些运用拓印方法进行画面肌理创作的作品。

通过课前的初步感受,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基础。

导入

教师事先准备好四个小组用的颜料:红、黄、蓝、绿。(分别用脸盆放着)找两名学生穿着鞋子蘸上颜料后在地上铺着的白纸上走,让学生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鞋印花纹清晰有的鞋印花纹不清晰?

学生总结:因为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初步观察印纹的形成特点,总结出简单的规律。认识印纹。

讲授新课

1.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玩这个游戏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注意卫生,看看老师是怎样做这个游戏的呢!(教师示范制作印纹的过程)

师: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你学会玩这个游戏了吗?好,接下来就请你大胆的动手来玩一玩这个有趣的小游戏。

学生动手实践:

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2.发现表达纹理:

(1)寻找身边的纹理。

师:请小朋友在身旁和周围找找摸摸,看看哪些地方有可以拓印的漂亮的纹理。包括师生一起收集的……

生:在教室内找纹理。边找边说。

(2)欣赏课件中的范画。

师:播放媒体。

这里有许多漂亮的拓印画,你能看出拓印的是哪里的纹理吗?假如你看到的是在外面的纹理,你可以举手告诉大家是什么地方的纹理;假如是手边有的就举起来给大家看。

(3)指导拓印方法:

师: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漂亮的纹理,也知道这些纹理拓印起来既有趣又美观。一定很想动手了。

出示刚才小组的拓印画。

可是,有的同学对刚才的画并不满意是吗?比一比,找一找,印得最清晰漂亮的是哪一张?为什么有的画印得模糊?怎样才干印得清晰?

生:讨论。交流。

师归纳:拓印时左手按住纸,注意左手要移动时右手要帮助按住纸不让纸和下边的物品移动,蜡笔线条排列紧凑整齐轻轻涂抹,蜡笔的颜色要比纸的颜色深。

同学观摩老师的演示。

(4)同学操作。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选择教室里或教室门口和近的一种纹理,一起完成一张有印纹的画。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观察实践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会印纹的制作技巧,用手去直接印制印纹,促进学生对印纹的认识。

通过直观欣赏课件中更多的图片,拓展学生的视野。

欣赏课件中的范画,提升学生对印纹的认识,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指导学生学习拓印技巧,为呈现出更多的印纹奠定技巧基础。

在实践中体会拓印采集印纹的方法。

创作阶段

小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的图章,然后各组将自己的图章盖出的印纹剪下来,在黑板上的纸上拼贴出一幅大画。再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美化装饰。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图案在图章中的构图是否饱满;印纹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团结合作;卫生保持的情况。

通过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展评作品

组织学生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评。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评互评能力。

举一反三

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纸,简介磨印的方法,鼓励学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通过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丽印纹的纸,用到以后的艺术创作中。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大胆发现,用不同方式体验磨印的方法,并且进行创作。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手、树叶等印纹创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

教具准备

全开白纸、水粉颜料(统一分配)、不同树叶、图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边听轻音乐)。

二、导入: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上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往白纸上一印,出现漂亮的手纹,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2.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白纸,让全班学生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地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可以印出纹理以外,还可用什么东西来印。

三、布置作业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

要求:1.团结合作。2.注意卫生。3.比比哪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五、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六、配乐播放各种美丽的印纹,学生整理卫生,结束本节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学会自制图章,进行拓印,学习形式美的原理和感受造型的乐趣。

2.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刻制图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橡皮擦、地瓜、水粉颜料、刻刀、图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唱一唱,准备上课。

二、引导欣赏用图章拓印的作品。

(一)欣赏用图章拓印的作品,感受用图章拓印的艺术美,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思考:

1.看到的印纹与上一节课的有什么不一样?

2.这是怎样产生的?

三、教师出示几枚图章,引导观察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沾上颜料印上,看看出现了什么,激发刻制图章的愿望。

四、示范刻制图章,强调难点和安全。

1.在橡皮擦或地瓜切片上画出图形。

2.沿着描绘好的图形把不需要之处刻去。

五、指导拓印:

1.把图章沾上各种颜色进行拓印。

2.用排列或重叠等各种方法拓印,发挥想像力,印出一张有意思的画。

六、学生练习。

七、教师进行实际指导。

八、展示作业,引导观摩。

让学生表达观摩同学作品的感受。

九、小结。

十、整理、打扫卫生。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3

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本课第一课时通过不同物品的印纹游戏,使学生体会印纹的形式美感,并通过添加创作成画;第二课时通过简易的自制图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树叶等印出的印纹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教学准备:教具:范作数幅、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能盖印的东西。学具: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回忆冬天玻璃窗上布满水汽时用手在上面印手印的快乐情景。教师用大拇指蘸颜料在白纸上印出一个指印,再用水彩笔添画几笔,使其成为一个正在打球的小孩,

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二、发展阶段

1、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纸,让全班学生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用手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的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蘸色彩、按印的感受。

2、找找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印出漂亮的印纹?试着在自己的纸上印一下。通过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三、创作阶段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注意色彩的协调及疏密的安排,还可以用水彩笔将印纹略作添加,或加上彩纸剪贴的物体,成为一幅幅有趣的画。

教学要点:

1、是否发现物体上的纹理与敲出的印纹之间的关系。

2、能否简单的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3、能否团结合作、注意卫生。

四、展示

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五、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自制简易的印章,并进行拓印,感受造型的乐趣。

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具:小五星、小红花等学生熟悉的印章。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印泥。

学具: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水粉颜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看看自己本子封面上老师给盖的小红花,思考:这种印纹和上节课我们印的印纹有什么不同?这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传阅小红花的印章,仔细观察、探究,找出其产生纹理的原因。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带领学生用厚纸片制作简易的印章。先制作一个只有一层的印章,如月亮、红旗。制作方法是在硬纸上剪出外形,再粘到瓶盖上。将自己制作的印章蘸上印泥盖到黑板上的大纸上。组成一幅漂亮的画。

2、教师在大纸上盖一个有重叠效果的印纹,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印章怎样制作。可以几个人商量一下,先试验着做一个。

3、通过讨论、总结找出最简单的做法——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先剪出物体的大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要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构图要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创作阶段

小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的图章,然后各组将自己的图章盖出的印纹剪下来,在黑板上的纸上拼贴出一幅大画。再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美化装饰。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图案在图章中的构图是否饱满;印纹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团结合作;卫生保持的情况。

四、举一反三

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纸,简介磨印的方法,鼓励学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通过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丽印纹的纸,用到以后的艺术创作中。

五、整理、打扫卫生。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4

《美丽的印纹》课时计划与《美丽的印纹》课时计划

福建省厦门市金尚小学甘梅

教学目的、要求

美丽的印纹

1.通过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进行沾印,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纹理。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美丽的印纹》

3.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美丽的印纹》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用手、树叶等物体沾印产生的肌理效果。利用肌理效果,组织画面美丽的印纹。

准备工作

全开纸、水粉颜料(统一分配)、不同的树叶及图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人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在纸上印出美丽的印纹手纹,板书:meilideyinwen美丽的印纹。

2.在黑板上挂一张全开纸,让学生沾上自己喜欢的颜料上台按印,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美丽的印纹》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之外,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印。

三、布置作业

1.团结协作;

2.注意卫生;

3.比一比,哪一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

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展示小组作业,引导学生观摩,比一比,哪一组的图案最有意思。

五、小结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每一种物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纹理(出示有肌理效果的花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纹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它们。

1.观察手心印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上台沾颜料按印,简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上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讨论。

分组协作、完成作业

观摩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最有趣,图案最有意思。

寻找生活中可以用来制作美丽纹理的物品,并说说自己对它的感受。

美丽的印纹》教案福建省厦门市吕岭小学林雪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手、树叶等印纹创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

教具准备:

全开白纸、水粉颜料(统一分配)、不同树叶、图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边听轻音乐)。

二、导入: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上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往白纸上一印,出现漂亮的手纹,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2.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白纸,让全班学生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地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可以印出纹理以外,还可用什么东西来印。

三、布置作业: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

要求:1.团结合作。2.注意卫生。3.比比哪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五、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六、配乐播放各种美丽的印纹,学生整理卫生,结束本节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学会自制图章,进行拓印,学习形式美的原理和感受造型的乐趣。

2.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刻制图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橡皮擦、地瓜、水粉颜料、刻刀、图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唱一唱,准备上课。

二、引导欣赏用图章拓印的作品。

(一)欣赏用图章拓印的作品,感受用图章拓印的艺术美,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思考:

1.看到的印纹与上一节课的有什么不一样?

2.这是怎样产生的?

三、教师出示几枚图章,引导观察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沾上颜料印上,看看出现了什么,激发刻制图章的愿望。

四、示范刻制图章,强调难点和安全。

1.在橡皮擦或地瓜切片上画出图形。

2.沿着描绘好的图形把不需要之处刻去。

五、指导拓印:

1.把图章沾上各种颜色进行拓印。

2.用排列或重叠等各种方法拓印,发挥想像力,印出一张有意思的画。

六、学生练习。

七、教师进行实际指导。

八、展示作业,引导观摩。

让学生表达观摩同学作品的感受。

九、小结。

十、整理、打扫卫生。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5

教材分析

本课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物品蘸了颜色后出现的印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生活中的美,从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学情分析

1、学生对颜色首先很愿意去了解、接触;

2、学生对身边物品站颜色能产生美丽的印纹更是兴趣浓厚,愿意并积极动手去体验美丽的印纹是如何产生的;

3、学生会在动手中体会千变万化的美丽印纹产生的整个过程。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用手、树叶或自制的图章等进行拓印,体验印纹的形式美感。也可以分组或班集体来共同完成一张作业。要教育学生,爱护班级的整洁,不能在班级的墙上、地上、桌子上或是别人的衣服上涂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识印纹,并主动动手体验印纹的产生过程和体会印纹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学生能在动手体验印纹的美丽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教授新课:

三、练习。

1、学生听音乐,并欣赏印纹组图,感受印纹的无限魅力。

2、多媒体出示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全文:“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3、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上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往白纸上一印,出现漂亮的手纹,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

1、教师事先准备好四个小组用的颜料:红、黄、蓝、绿等。让几个学生伸出手蘸上颜料,然后印在白纸上,让学生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手印花纹清晰有的手印花纹不清晰?(因为每个人的手纹不一样,它们产生的印纹就不同。)

2、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可以印出纹理以外,还可用什么东西来印。

3、学生们体验各种物品的印纹效果。

4、课件展示由各种印纹变化出来的效果图。

学生自由创作(利用身边可利用物品进行)

交作品并评出最美的作品。

学生享受印纹的美

学生会对不用颜料也可以作画很好奇。

学生主动、认真观察自己的手纹

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学生参与讨论

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让学生对印纹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让学生们对印纹的独有的美丽产销浓厚的兴趣

学生们会想动手试试印纹特有的效果

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印纹产生的效果,对于印纹的学习和理解很有帮助学生会在讨论中认识到更多可以产生印纹的物品

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各种物品印纹产生的不同效果

学生在欣赏中了解印纹可变化的效果

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印纹的县美丽。

从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教学反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采用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来导入新课,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整节课中我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多,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让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面,学生能在自己动手中来认识印纹、学习印纹、理解印纹、喜欢印纹,并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课中我设置了评价的环节,既让学生有阐述作品的机会,更给它们展示自我的空间,体会活动给它们带来的愉悦。但是我觉得这节可要是能有一个拓展的环节,让学生们在课外课余能在生活中、大自然中发现印纹的美丽,一定对本节课有更好的延伸。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手、树叶等印纹创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

教具准备

全开白纸、水粉颜料(统一分配)、不同树叶、图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边听轻音乐)。

二、导入: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上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往白纸上一印,出现漂亮的手纹,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2.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白纸,让全班学生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地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可以印出纹理以外,还可用什么东西来印。

三、布置作业: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

要求:

1.团结合作。

2.注意卫生。

3.比比哪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五、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六、配乐播放各种美丽的印纹,学生整理卫生,结束本节课。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是否能简单地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学生和教师一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2、课前教师收集一些运用拓印方法进行画面肌理创作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

教师事先准备好四个小组用的颜料:红、黄、蓝、绿。(分别用脸盆放着)找两名学生穿着鞋子蘸上颜料后在地上铺着的白纸上走,让学生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鞋印花纹清晰有的鞋印花纹不清晰?

学生总结:因为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三、讲授新课:

1、发展阶段:

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2、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3、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四、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五、学生评价作品,小结。

六、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产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8

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本课第一课时通过不同物品的印纹游戏,使学生体会印纹的形式美感,并通过添加创作成画;第二课时通过简易的自制图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树叶等印出的印纹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教学准备:教具:范作数幅、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能盖印的东西。学具: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回忆冬天玻璃窗上布满水汽时用手在上面印手印的快乐情景。教师用大拇指蘸颜料在白纸上印出一个指印,再用水彩笔添画几笔,使其成为一个正在打球的小孩,

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二、发展阶段

1、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纸,让全班学生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用手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的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蘸色彩、按印的感受。

2、找找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印出漂亮的印纹?试着在自己的纸上印一下。通过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三、创作阶段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注意色彩的协调及疏密的安排,还可以用水彩笔将印纹略作添加,或加上彩纸剪贴的物体,成为一幅幅有趣的画。

教学要点:

1、是否发现物体上的纹理与敲出的印纹之间的关系。

2、能否简单的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3、能否团结合作、注意卫生。

四、展示

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五、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自制简易的印章,并进行拓印,感受造型的乐趣。

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具:小五星、小红花等学生熟悉的印章。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印泥。

学具: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水粉颜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看看自己本子封面上老师给盖的小红花,思考:这种印纹和上节课我们印的印纹有什么不同?这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传阅小红花的印章,仔细观察、探究,找出其产生纹理的原因。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带领学生用厚纸片制作简易的印章。先制作一个只有一层的印章,如月亮、红旗。制作方法是在硬纸上剪出外形,再粘到瓶盖上。将自己制作的印章蘸上印泥盖到黑板上的大纸上。组成一幅漂亮的画。

2、教师在大纸上盖一个有重叠效果的印纹,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印章怎样制作。可以几个人商量一下,先试验着做一个。

3、通过讨论、总结找出最简单的做法——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先剪出物体的大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要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构图要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创作阶段

小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的图章,然后各组将自己的图章盖出的印纹剪下来,在黑板上的纸上拼贴出一幅大画。再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美化装饰。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图案在图章中的构图是否饱满;印纹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团结合作;卫生保持的情况。

四、举一反三

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纸,简介磨印的方法,鼓励学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通过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丽印纹的纸,用到以后的艺术创作中。

五、整理、打扫卫生。

教学札记:

在自制小印章时,一、一的一位同学将数学学具盒里的一枚花形的圆塑料片粘在瓶盖上,蘸上颜色盖出了小红花。我趁机表扬她善于发现美,并鼓励同学们比一比谁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结果学生找到了许多有凹凸花纹的东西贴到瓶盖上作印章。我又鼓励他们用硬纸剪小部件贴上使其成为有层次的印章,这样一些本来不明白怎样使印章“有层次”的学生一下子便搞清楚了制作原理。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9

课题:

的印纹

课时:

二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第一课时通过不同物品的印纹游戏,使学生体会印纹的形式美感,并通过添加创作成画;第二课时通过简易的自制图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树叶等印出的印纹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数幅、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能盖印的东西。

学具: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回忆冬天玻璃窗上布满水汽时用手在上面印手印的快乐情景。教师用大拇指蘸颜料在白纸上印出一个指印,再用水彩笔添画几笔,

使其成为一个正在打球的小孩,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二、发展阶段:

1、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纸,让全班学生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用手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的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蘸色彩、按印的感受。

2、找找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印出漂亮的印纹?试着在自己的纸上印一下。通过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三、创作阶段: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注意色彩的协调及疏密的安排,还可以用水彩笔将印纹略作添加,或加上彩纸剪贴的物体,成为一幅幅有趣的画。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1、是否发现物体上的纹理与敲出的印纹之间的关系。

2、能否简单的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3、能否团结合作、注意卫生。

四、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五、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自制简易的印章,并进行拓印,感受造型的乐趣。

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具:小五星、小红花等学生熟悉的印章。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印泥。

学具: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水粉颜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看看自己本子封面上老师给盖的小红花,思考:这种印纹和上节课我们印的印纹有什么不同?这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传阅小红花的印章,仔细观察、探究,找出其产生纹理的原因。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带领学生用厚纸片制作简易的印章。

先制作一个只有一层的印章,如月亮、红旗。制作方法是在硬纸上剪出外形,再粘到瓶盖上。

将自己制作的印章蘸上印泥盖到黑板上的大纸上。组成一幅漂亮的画。

2、教师在大纸上盖一个有重叠效果的印纹,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印章怎样制作。可以几个人商量一下,先试验着做一个。

3、通过讨论、总结找出最简单的做法——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

先剪出物体的大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要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构图要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创作阶段:

小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的图章,然后各组将自己的图章盖出的印纹剪下来,在黑板上的纸上拼贴出一幅大画。再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美化装饰。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图案在图章中的构图是否饱满;印纹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团结合作;卫生保持的情况。

四、举一反三:

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纸,简介磨印的方法,鼓励学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通过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丽印纹的纸,用到以后的艺术创作中。

五、整理、打扫卫生。

札记:

在自制小印章时,一位同学将数学学具盒里的一枚花形的圆塑料片粘在瓶盖上,蘸上颜色盖出了小红花。我趁机表扬她善于发现美,并鼓励同学们比一比谁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结果学生找到了许多有凹凸花纹的东西贴到瓶盖上作印章。我又鼓励他们用硬纸剪小部件贴上使其成为有层次的印章,这样一些本来不明白怎样使印章“有层次”的学生一下子便搞清楚了制作原理。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学会自制图章,进行拓印,学习形式美的原理和感受造型的乐趣。

2.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刻制图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橡皮擦、地瓜、水粉颜料、刻刀、图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唱一唱,准备上课。

二、引导欣赏用图章拓印的作品。

(一)欣赏用图章拓印的作品,感受用图章拓印的艺术美,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思考:

1.看到的印纹与上一节课的有什么不一样?

2.这是怎样产生的?

三、教师出示几枚图章,引导观察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沾上颜料印上,看看出现了什么,激发刻制图章的愿望。

四、示范刻制图章,强调难点和安全。

1.在橡皮擦或地瓜切片上画出图形。

2.沿着描绘好的图形把不需要之处刻去。

五、指导拓印:

1.把图章沾上各种颜色进行拓印。

2.用排列或重叠等各种方法拓印,发挥想像力,印出一张有意思的画。

六、学生练习。

七、教师进行实际指导。

八、展示作业,引导观摩。

让学生表达观摩同学作品的感受。

九、小结。

十、整理、打扫卫生。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否能简单地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教具学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用自然界中有dash;—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2、发展阶段:

(1)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2)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3)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四、学生评价作品,小结。

五、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产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1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课《美丽的印纹》。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不同的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于底面不平而产生美观的印纹,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不同的物品印画及学习印画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

2、录音机、多媒体、投影仪、教师范作、学生作品数幅。

教学方法:

以实验、练习为主,观察、欣赏为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引发思维

1、播放动画片《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学生边观察边想,在想的过程中,并说说这动画片中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生答:(用脚在雪地里踩出来的)。

师继续引导学生:小鸡画的像——(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激发学生兴趣,看看能画出什么画来。(叫个别学生站讲台上给鞋底醮些颜色在白纸轻轻踩上去,看能印出什么的画纹来)。——学生通过实践回答。

2、学生思考:小鸡、小狗……都能印出画纹,以及我们也能用鞋底印出不同的画纹来。这是为什么呢?(生答因为它们都是凹凸不平的)。

3、学生拿出自已的手”,观察“手”是不是凹凸不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妙导入新课。

二、学生示范——了解方法——活跃思维

(一)、学生示范,激发兴趣

让个别学生在黑板上用凹凸不平的东西印花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了解印纹的方法

通过学生在黑板上印花纹,教师给同学们讲解印花纹时应注意的问题

1、印花纹时要注意疏密程度(构图安排)。

2、注意颜色及花纹搭配。

3、注意水粉色不要胡涂乱摸。

三、欣赏作品——加深印象——活跃思维

1、利用多媒课件出示一组构图有特点的教师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的颜色搭配、花纹构思、构图,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2、出示教师带来的几幅学生作品,启发学生从画的构图、构思等各方面展开想像。

四、渲染气氛——手脑并用——强化思维

1、作业形式:可小组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创作。

2、作业要求:可从平面表现入手,采用水粉色印花进行联想创作。

学生作业时,大屏幕上出示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和播放优美的音乐《我们都是巧巧手》。

五、学生展示——评价所学——拓宽思维

(一)展示、评议作品

①展示自已的作品互相欣赏,并向学生说说自已的设想、创意。

②评评别人的作品。

③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用彩笔在画面上简单的添加几笔看变成什么东西,从中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发挥自已的想像力给你想一下这节课应起什么样的题目,学生展开讨论。

六、课后教学拓展

下课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橡皮、萝卜等刻成不同的东西来印,回家有好的图案,拿来给同学们看。

七、读儿歌小结

我有一双小胖手,你有树叶和橡皮,蘸点颜色印纸上,彩色印纹真美丽。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同学,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利用敲印的表示手法,使同学对由于底面不平而发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同学是否能简单地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同学和教师一起收集自然界中外表粗糙、有凹凸的物件。

2、课前教师收集一些运用拓印方法进行画面肌理创作的作品。

二、导入新课:

教师事先准备好四个小组用的颜料:红、黄、蓝、绿。(分别用脸盆放着)找两名同学衣着鞋子蘸上颜料后在地上铺着的白纸上走,让同学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鞋印花纹清晰有的鞋印花纹不清晰?

同学总结:因为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三、讲授新课:

1、发展阶段:

让同学用自身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和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同学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发生纹理的原因。

2、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布置(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3、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丰满,从而发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四、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五、同学评价作品,小结。

六、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发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一年级上《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精选1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

相关内容

  • 一年级上册《会动的小纸人》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教学中通过猜一猜、做一做等环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会动的小纸人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 第7课草丛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过程与方法:能用线描的方式表...

  • 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第六册全册教学设计1

    第1课、家乡的桥教材分析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学生虽然词语记忆在不断发展,可是仍以...

  • 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第4课 快乐的人

    第4课快乐的人(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第4课快乐的人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

  • 美术教案-齐白石作品《荷花》及小朋友的画

    课型:欣赏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难点: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术教案-齐白石作品《荷花》及小朋友的画重点:初步了...

  • 蝴蝶图案

    目标:1、学习的设计知识,能描绘出美观、大方、色彩鲜艳的蝴蝶图案。2、从蝴蝶图案的设计描绘中,蝴蝶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

  • 一年级美术教案 纸风铃

    教学目标: 1.了解风铃的外观、造型特点及作用。一年级美术教案纸风铃 2.学习用剪贴的方法制作一个小风...

  • 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11课 看大夫

    [分析]看大夫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11课看大夫“看大夫”在儿童的生活体验中总是和恐惧、痛苦联系在一起,...

  • 人美版六年级第11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美版第11册美术教案德育纲要要求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 设计 有趣的字

    小学五年级第九册美术第八课教案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设计有趣的字尤其是有趣的字联想能力。2、培养学生美化字...

  • 《三个好伙伴》导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性,学生能在活动中观察发现间色的秘密。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

  • 岭南版美术教案(四年级)

    四年级(上)课题:节日彩灯(设计)两课时岭南版美术教案(四年级)教材分析每逢佳节,处处都挂起五光十色、形状各异的彩灯...

热门分类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隐私政策|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