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18
七年级第七课第二框题《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参照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目标
评价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
能力
纸笔测试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3.4.1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理解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懂得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4.2刑法和制定刑法的目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刑法和制定刑法的目的3.4.3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了解识记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4.4刑罚与刑罚的种类了解知道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第一目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
第二目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
第一目: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第二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贴近学生生活为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2、依据新课改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分享中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教学方法】
1.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分析案例、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在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情感的升华。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二框第一目:
复习。提问“我们可以违法吗?”
引出课题:第二框法不可违
一、 谁都不能违法(板书)
书本p91小勤的故事提问
视学生实际帮助分析p92三个情景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板书)
小组活动:阅读p91-92情景,填写p93表格
2、违法行为的含义(板书)
提问:怎样对违法行为进行分类?
(提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
违法行为的分类(板书)
提问:是否只有三个分类?
(提示:违宪行为)
强调并解释“相应的”
提问:要不要承担责任?如何确认?
3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板书)
比较表格第二列
1、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板书)
练习(学评p77第8题)、小结第二框第二目:
复习第一目的内容
二、犯罪必受惩罚(板书)
结合p93表格第一列阅读p94,概括刑事违法行为特征
1、 什么是刑法?制定刑法目的。(板书)
结合p94的刑事违法行为的特征。
2、 犯罪的含义(板书)
设问:如何界定“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轻或重”?
结合p92例二例三
3、 犯罪的基本特征(板书)
结合案例
填写:p94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比较
回应课题“法不可违”
阅读p95虚线框,回答问题
4、刑罚的含义(板书)
刑罚的种类
回应“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回应“法不可违”
阅读p96“开玩笑”
回应题目
学生活动
小结
师生互动
当堂练习(学评p73校园论坛) 对第四单元的教学反思:1、一些法律知识较抽象,虽然是要求“了解”,但其实很多内容是学生有兴趣想知道的、有疑问的,如“主刑”和“附加刑”。2、多使用书本的内容,书本的活动环节是相互紧扣的,使用起来很实际,但可能例子的时间有点远,可以考虑使用近期的、相对应的时政热点。3、部分知识与初一上册内容相结合。4、要结合知识点,相应做一些知识的建构。如:违法行为的分类。5、综观四节课,在课后的了解和复习中,我们看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是不如理想的,需要多种方式进行复习。
天河中学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课题《法不可违》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学生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使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
【综合设计思路】
由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入,意在引起学生的共鸣。接着以“故事发展”的手法将各种不同的法律知识分接阶段展开在学生面前,学生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在形象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喜闻乐见亲身参与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切体味、掌握知识,提高对法律的认识,提高尊重法律的觉悟。
【教学过程:】
导入:温故知新(“社会规则的种类于区别”知识的复习)并由此引出课题。
新知识的教授:以两兄弟的自己和身边的人所发生的法律故事展开学习:第1集:身边的法律小事
第2集:兄弟二人参加法律学习班
第3集:表哥出事了
第4集:学法改变人生路。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分阶段地思考并掌握: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分类;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种类)
最后重点知识归纳: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归纳: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解决好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以掌握前面的基础知识为前提,这样的活动以能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也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事半功倍)。
【课后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课的内容十分的繁多,并且专业性较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必须要将这个知识发生背景与生活拉近,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鉴于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安排的问题,在这节教授课中新知识必须要有在本课堂上学生消化检测的环节,否则学生的知识遗忘率是十分惊人的。所以在最后的“小组合作”环节的设计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教学完毕后,仍然感觉知识点组织较为松散,不够紧凑,如果能将四集故事浓缩成一到二个情节,背景更加清晰,学习效果更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课 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第一项目迈好青春第一步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青春的美好,珍惜青春年华,...
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
课题: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在生活中主动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2、能力目标:能具体分析自己的...
[考点解析]1.情绪最基本的四种类型:喜、怒、哀、惧。2.情绪的作用(1)情绪的积极作用: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可以充实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自己的事自己干1.自立的含义: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第十八课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学案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第二框—如何做到对...
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第六课《礼貌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确礼貌是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意识到礼...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2)知道坚...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1、自尊的含义、重要表现是什么?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
《少年能自强》 导学案 目标1、知道有理想的重要性。2、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课题: 课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拒绝不良诱惑(2)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