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1:40
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一个难点的分析
在格里菲斯的实验中,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而将其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则小鼠死亡。于是格里菲斯由此得出结论: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能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后来证实该活性物质是dna)。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既然s型细菌已经被加热杀死,为什么还会含有“活性物质”?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蛋白质和核酸(dna)的性质。
一、蛋白质的性质
蛋白质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它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就已提出,天然蛋白质分子因环境的种种关系,从有秩序而紧密的构造,变为无秩序而松散的构造,这就是变性作用。
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很多,物理因素有高温、高压、剧烈振荡;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
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就是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是指蛋白质所具有的酶、激素、毒素等的生物学功能。我们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已经知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由于加热(60℃~100℃)处理使s型细菌的蛋白质外壳因变性而丧失生物活性,从而导致s型细菌死亡。如前所述,蛋白质的“毒素”功能也同时丧失。因此,单独注射被杀死的s型细菌对小鼠没有毒性,因而小鼠也就不会死亡。
蛋白质变性作用有许多实际应用。如豆腐是大豆蛋白质的浓溶液加热加盐而成的变性蛋白质凝固体;临床上急救误服重金属盐的病人可进食大量乳品或蛋清,使蛋白质与该重金属结合成变性的不能为消化道吸收的蛋白质,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用紫外线或酒精进行消毒灭菌是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变性而杀灭微生物。
二、核酸(dna)的性质
变性作用同样也是核酸重要的理化性质。核酸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温度升高是引起核酸变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在70℃~85℃之间即可使核酸50﹪变性。
由于核酸变性只是氢键断开,双螺旋解体,所以当温度逐渐降低时,在碱基互补的作用下,分离的核酸单链会重新聚合,双螺旋结构得以恢复(必须逐渐降温。如果骤然冷却,可以防止核酸复性。但逐渐降温不能使蛋白质复性)。
因此,只要我们控制适当的温度,就可以仅仅使蛋白质变性,而dna仍然保持生物活性。事实上,在格里菲斯实验中,格里菲斯是用65℃温度对s型细菌进行加热处理的。
当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具有活性的s型细菌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并利用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dna复制,合成s型细菌的蛋白质,从而组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使小鼠患病死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教学目的1.激素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a:知道)。2.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产生的联系(a:知道)。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
教学课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课时总2课时 第1、2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了解)能力目...
【阅读】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及研究基因组(genome)包含的遗传信息经转录产生mrna,一个细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表达的...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减数分裂有三种类型: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和居间减数分裂。合子减数分裂有些低等植物(...
3.4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利用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课题必修1 第3章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授课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一、教材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的开篇,(该内容在中图版为第二单元的《基因的表达》)是本章...
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
一、染色体变异的种类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⑴缺失、⑵重复、⑶倒位、⑷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
第五章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过程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课,主...
第3节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一、教学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