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3:07
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引文: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2、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近二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突出成果是:籼型杂交水稻、基因测序、载人航天等世界先进技术。
4、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步伐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①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 ②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③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④提高我国在国际的地位。
5、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地位、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①地位: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②功能: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多方面功能。
③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6、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依然任重道远,这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①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②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③人才资源处于劣势地位。
7、我们怎样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①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
2、我国资源状况: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3、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们提出哪些要求?
①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②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③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实施可持续发展,要你我他。
6、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7、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任务是:①稳定低生育水平,②提高出生和人口素质,③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8、怎样对待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篇1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
参与政治生活学案篇1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一、学习目标:主要帮助同学们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在我们国家,广大...
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学案篇1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学案第一课时《共同理想共同使命》学案教师寄语: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
科学的行动指南篇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感2、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篇1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
2023年中考政治专题复习篇1XX年中考思想品德重点中学内部讲义第九讲 相亲相爱一家人 考点梳理一、对应考点(二)1...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篇1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抓住机遇篇13.2迎接挑战(第二课时学案)——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班别:姓名:学号:一、前置作业1、阅读...
拥抱美好未来教案篇1课 题4.10.4拥抱美好未来课 型新 授教学媒体多媒体iu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重要...
民族精神耀中华篇1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2、能力: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运用史实说明与汉字相连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了解...
神圣的使命篇1第十三课 总课时4课时负责人胡丽宏教学目标1、什么是理想及作用2、理想的分类及实现的途径3、什么是共同理...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