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27:37
在现行初中历史教课书,即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前面都有一个精辟的引言,均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概括和介绍。这种引言在某些课文中也会出现。有些教师在上课中,可能对这些引言视而不见,不加运用。或许他们认为引言中的内容在后面每课的课文中都会出现,再讲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曾几何时,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一学期下来,我对引言的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引言是对该课内容的集中概括,是每一单元内容的结构和框架,而且引言中还可能出现课文中不再出现的知识点。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并且,对引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会取得不同的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第三册第四课《洋务运动》的教学中,我对引言的认识是这样强化的。
按照教学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我先介绍了电视剧《走向共和》里的部分细节,然后参照教参,把后人对洋务运动的不同评价现介绍给学生,试图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争论中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但事与愿违,学生们面面相嘘,也没有形成争论,更没有达到探究。学生只说了以下的“问题”。
学生1:“老师,我不知道什么是洋务运动?”
学生2:“我虽然喜欢看历史方面的电视剧,家长说影响学习,不让我看,您说的我没有看过。”
怎么办?我只好按部就班地把课文讲完。至于清政府为何要办洋务,效果如何,虽然也介绍给学生了,我估摸绝没有通过让学生探究后自己得出的结论记忆深刻。
课后我反思:初二学生的理论素养不是太高,概括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我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也就是说,清政府为什么要办洋务,洋务运动到底指什么,在授课前学生没有一点感性认识,让他们开始就争论,显然达不到自己的意图。不如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第一页和课文第31页的引言。引言内容是“鸦片战争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采西学’、‘制洋器’、‘求强’、‘求富’等主张的提出,显示中国思想界已与封建社会后期相对封闭时代划开了界限;而以兴办工厂、新式学堂和新式海军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的展开,更表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简练的语言,鲜明的线索,起到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引言中把洋务运动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学生读后就有了对洋务运动的初步认识,探究起来也就顺利多了,学生的争论也就有价值了。
我考虑,正因为引言有极高的概括性,是本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在上课时有必要将引言向学生讲解一下,可以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总的框架和了解,对各课、各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有所认识,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学习时不至于处在片面和盲目的状态下。因此,我们对每单元前面的引言部分既不能因为认识不到位而忽略不提、视而不见,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其中的知识点会在各课中会完全出现。正确的做法是把它重视起来,把它作为化解本课内容的一把钥匙,用它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
反思后,我现在对于引言的处理,尝试着用了几种方法:
第一种:把引言放在整个单元的前面讲解。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有所了解,对各课之间的联系也可一目也然,从而确定正确的学习方向,尤其对于初学者,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第三册第一单元的引言,清政府的衰落和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造成了强烈反差,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也造成了强烈反差。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农民运动,迫使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中国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第二种:把引言分割开来,用引言中相应的话来引入和介绍某课内容。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概括的了解,从而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也为探究式学习找准方向。如第三册第三单元的引言,把孙中山的革命历程化解到相应的课文中,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孙中山为何履受挫折,从而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学习埋好伏笔。
第三种:把引言放在整个单元教学内容完毕之后再讲解。这种讲法能够达到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的效果,起到提纲挈领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来一个再认识和升华,从而对本单元内容认识和掌握得更充分,理解得更透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教...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
世界历史已基本教完,在复习之际,回顾世界历史上的五次瓜分,谈谈对五次瓜分的理解与总结。 在人类历史上,列强对世界的...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定义反思: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各学科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十分必要的教学手段。信息时代的到来,孕育着教学手段...
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一方面是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x”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
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
课程改革给初中历史教师带来生机和动力,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潜心研究课标、教材、教学理念,使...
历史课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但对于这门新课程中的某些人物、某些事件学生却并不陌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故...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中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