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12 11:32:54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
①发明: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②基本结构:
话筒:金属盒、碳粒、膜片
听筒:磁铁、螺线管、薄铁片
③工作原理:话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延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即:
声音的振动电流的变化振动(声音)
④电话的种类:录音电话;投币电话;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无绳电话。
2、电话交换机
①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②占线:①对方电话机正在使用;②交换机之间的线路不够用。
③发展:手工交换机;自动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①模拟信号:声音转换为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特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②数字信号:用不同的符号的不同的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特点:通常的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
二、电磁波的海洋
1、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
2、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波速:在真空中最快,c=3×108m/s
4、波速c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c=λf
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5、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光波也是电磁波。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的接收
①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声信号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发射出去
②接收:由收音机完成
各种电磁波选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取出音频信号并放大声音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见课本p97
3、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也是无线电接收台
①工作方式: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化为高频电信号,并发射出去,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捉到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对方送来的信息。
②基地台:手持移动电话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③无绳电话:主机与手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工作区域大约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
④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见课本p98~99科学世界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波长10m~1mm,频率30mhz—3×105mhz。它比无线电波(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折射。因此每隔50km左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把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一站一站地传下去,将信息传向远方。
2、卫星通信:借助地球同步卫星来弥补微波在地面传播的不足,用通信卫星作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可以使它转发的微波天线电信号跨越大陆和海洋达到地球上的很大范围。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电视节目都是通过卫星传送的。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装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4.1温度计》教案篇1“温度计”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合作学习,共同探...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篇1(北京第八中学章浩武)(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二)教学目的1.会按照电...
欧姆定律练习篇1欧姆定律练习一、熟悉公式以及单位对应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ω,接在家庭电路中,求通过这盏白炽电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磁生电”,篇1课题第九章:电与磁 第七节:磁生电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
《压强》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篇1课题第九章:电与磁 第五节: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1第三节 一、知识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能力目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篇1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2课题简介新课程...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本节课从电...
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教案篇1详细介绍:第三章第八节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教案教学重点: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惯性力教...
力的存在篇1七年级科学案例设计设计课题:力的存在力的存在(第二课时)(一) 教学设计:这节课设计以学生实验讨论为主,教师只...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