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30 14:44:29
20xx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耕地抛荒治理工作上下了很大的决心,从主要领导到镇、村干部以及农技站工作人员,都下村入户到丘到块,治理耕地抛荒,把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田间地头,并增加了晚稻种植面积360多亩,得到了全镇广大群众的好评,现就镇镇20xx年发展粮食生产工作自评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群众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
入春以来,我镇党委、政府一把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一把手亲自抓粮食生产工作,想方设法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并且成立了镇落实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顾问,镇长人组长,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及各村支书、主任为成员。并且层层签订了镇20xx年度粮食生产责任状。20xx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1.98万亩以上,总产量0.93万吨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61万亩以上(早稻0.65万亩,中稻0.96万亩,晚稻0.72万亩),总产量0.83万吨以上;玉米种植面积550亩以上(其中春玉米150亩,秋玉米400亩以上),总产量12.49万公斤以上;其他粮食作物面积3000亩,总产量4.5万公斤;良种覆盖率达到96%;优质稻种植面积1.2万亩.例如在村创建了双季稻高产示范区,面积达600多亩,每亩超吨粮,真正起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作用。在今年遭遇百年难于的大干旱之年,由于领导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早组织维修、疏通、清淤水渠,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抗旱工作,我镇农作物基本没有受到大干旱的影响,粮食总产稳中有增,增产率达8.5%。
二、突出重点,积极引导群众种植双季稻。
今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组织全体驻村干部,全力以赴抗旱夺丰收,例如:村种粮大户曹桂才中稻正是抽穗时期,不能缺水,镇主管领导曹红义通知带领水管站的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当时从天堂村红旗水库引水到井一、井二组灌溉受旱中稻,整个水圳严重淤塞,无法引水,后来,通过乡镇党政领导研究决定,筹资3000多元,及时修通水圳,为曹桂才同志挽回经济损失6.2万元。
三、强化措施,大力推进耕地抛荒治理。
我镇对于抛荒治理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由镇长任组长负总责,主管农业领导为副组长专门抓,各驻村干部和农技站工作人员为成员具体抓,强化抛荒治理责任意识,把抛荒治理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通过组织召开村主要负责人会议,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由驻村镇干部和村支书、主任具体负责抓落实,认真把抛荒治理工作细化到组入户,采取改种方式,如对于深泥田种莲藕,水冲沙压类水田种植中稻、烤烟,缺水严重田种植玉米和大豆,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丘,扎实做好耕地抛荒治理工作。根据县、镇两级组织核查,通过镇、村两级再组织进行到组入户到丘块,可分为如下类型:深泥泉水田有228.44亩,水冲沙压32.5亩,缺水田127.49亩。我镇的具体措施是:落实到户种植,树头村、石桥村、村、厅头村、小浦村由种粮大户及种烟大户曹忠诚同志种植烤烟和中稻,天堂村由种粮大户曹桂才种植烤烟和中稻,湖塘村、曹子芳村流转给大户种植烤烟、中稻及向日葵,上应村、仙水村由种粮大户王义勇种烤烟及中稻,大岭村流转集中种植莲藕和中稻。镇政府专门召集了种粮大户开会,并要求其必须完成公路沿线抛荒治理面积的20%。全镇共投入资金16万元,增加粮食产量达16万公斤以上,从而促进了我镇的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引进种粮大户。
我镇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20xx年,我镇只有一个种粮大户,20xx年,我镇积极引进种粮大户四户,而且种植面积扩大不少,如村曹桂才,去年种植面积只有153亩,而今年已发展291.3亩。群众自发治理耕地抛荒面积达36.5亩,种植油菜300多亩,其他户共种植中稻1200多亩,为我镇落实生产工作打下了夯实基础。
总之,我镇虽然在粮食生产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今后我镇将在粮食生产工作上,更进一步抓好抓落实,把全镇“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为镇粮食生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xx镇粮食生产功能区位于xx镇东北部,四至范围:东以双斗村为界,西以76省道为界,北以温岭为界,南以墩头村为界,涉及上山头等3个村,区域面积1082亩,耕地集中连片,全部为标准农田,远离城镇等建设用地,为粮食生产区,交通便利,示范带动效果好。一年来,我镇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根据《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及验收认定办法(试行)》(浙粮区办[20xx]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规范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确保完成省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领导重视,建立组织
为搞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经镇党委、政府专门研究决定,成立以镇长陈荣世为组长,副镇长颜通富为副组长,农办主任洪浩、工作人员蒋定杰、罗文红、王鹏为成员的xx镇粮食生产功能区领导小组,负责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生产服务、管理保护、科技提升、技术推广等各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镇投资50.26万元,新建机耕路260米,改建机耕路1170米,修复及清理渠道3200米,使新建机械下坡14只,使功能区内农田基础设施齐全,规模经营面积达100%。
二、强化投入,基础设施。
根据《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xx]7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镇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投入,保证粮食功能区的建设任务。
一是立地条件。耕地集中连片,面积1082亩,四至清楚,田面平整,水资源丰富,远离城镇,无工业污染,土壤肥力好,高标准、旱涝保收的吨粮田。
二是水利设施。排灌渠道设施齐全,桐丽河贯穿区内,今年修复清理渠道3200米,全区渠道能全面满足农业生产要求。
三是田间道路。区内田间道路布局合理,能适应中大型农机下田作业和农作物运输。今年新建机耕路260米,其中6米宽水泥路面150米,10米宽石渣路110米;改建机耕路1170米,3.5米宽石渣路320米,4米宽是石渣路130米,4米宽石渣路170米,3米宽石渣路550米。
四是农电网络。功能区内农电网络齐全,农用输电线路等设备齐全,可满足农业生产安全用电需求。
三、配方施肥,培育肥力
根据粮食功能区现状,我镇通过施用有机肥、配方肥、秸秆还田以及种种绿肥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剖面构型良好,排水通畅,无明显障碍层。
四、机制创新,提高效益
为提高粮食功能区内示范作用,我镇在机制上创新,采用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生产服务、管理保护的办法,促进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经济。
一是搞好土地流转。在功能区能,把分散的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土地集中流转,种植规模化,提高规模效益,区内耕地面积1082亩,向种粮大户集中进行规模经营面积1082亩,规模经营面积比例为100%。二是做好生产服务。以玉环农场为主体为主体,大量使用机械化操作,提高机械化水平,使水稻育秧、机插率达到50%,水稻生产机耕机收率达到100%,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0%。
三是做好“三新技术”推广。在功能区内推广新品种、新农艺、新机械,采用早稻、蔬菜和单季晚稻轮作的新型农作制度。
五、数据档案,建后管护。
在功能区建设过程中,我镇注意档案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功能区管护制度。同时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及纸质地图和数据档案,实行纸质和电子化双重管理办法。并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道路、渠道、泵站进行管理和维修工作。并把耕地面积、路、渠、泵站按各村所在地分解到各村进行管护,明确了责任人和管理人,加强了对功能区内基础设施管理。
一、效益分析,前景广宽
我镇今年建立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土地流转,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经过一年的实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消灭了抛荒田。在功能区内,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土地流转达90%以上,承包户对农田全部实行季节性转包。
二是效益普遍提高。在功能区内,采用早稻、蔬菜和单季晚稻轮作的新型农作制度,把专家的农技科技成果,通过农技培训,把新模式、新品种、新农艺推广到农户,产量与往年比普遍提高。三是示范作用显著。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一年的实施,释放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潜力空间,进一步推动粮食生产的布局调整,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功能区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充分发挥了综合效益,促进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释放非粮食生产功能区发展各种经济作物的空间,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主销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一、全年粮食生产形势
今年全市粮食面积927.1万亩,总产达68.5亿斤,超计划目标5.5亿斤,增长8.7。其中夏粮18.3亿斤,创历史新高;秋粮因灾减产,但仍超过50亿斤,属于历史上第五个丰收年。
1、夏粮。全市夏粮收获面积314.4万亩、单产291.6公斤、总产18.3亿斤,较上年分别扩大37.6万亩、增加8.7公斤和2.68亿斤。其中小麦301.38万亩、单产291.8公斤、总产17.59亿斤,分别较上年扩大38.2万亩、增加8公斤和2.65亿斤。
2、秋粮。全市秋粮面积612.7万亩,总产50.2亿斤,较去年减产6.12亿斤。其中水稻面积498万亩,比上年的485万亩增加2.7%;预计平均亩产453.9公斤,比上年的518.7公斤减产12.5%;总产45.25亿斤,比上年50.37亿斤减产11%。全市玉米面积51万亩,比上年的50万亩增加1万亩,预计平均亩产276公斤,比上年的361公斤减产85公斤,总产2.83亿斤,比上年3.6亿斤减产0.77亿斤。全市山芋面积18.2亩,比上年的19.2万亩减少1万亩,平均亩产355公斤,比上年395公斤减产40公斤,总产1.3亿斤,比上年1.5亿斤减产0.2公斤。全市大豆面积38万亩,比上年30.5万亩增加7.5万亩,平均亩产97.8公斤,比上年139公斤减产41.2公斤,总产0.75亿斤,比上年0.85亿斤减产0.1亿斤。
3、分析增减原因。一是受旱灾影响。今年从5月份开始的持续高温干旱,使全市大部分小水库、塘坝基本干涸。截至7月3日,受旱388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46万亩,尤其是春玉米正处在抽雄扬花期受旱,减产幅度较大。二是低温多雨影响。水稻后期普遍遭受长期阴雨、寡照和低温,株高、穗粒数、穗长均有降低,平均结实率只有77.2%,比上年降低5个百分点左右。三是迟栽水稻面积大。7月4-7日,全市普降大雨,趁雨栽插水稻77万亩,这部分水稻由于生长量不足,产量只有600-700斤。四是受13、15、16号台风影响,后期水稻倒伏面积20%左右,造成结实率降低5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
1、抓良种补贴。一是完成全市498万亩水稻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登记、核查、公示、造册和统计上报工作,发放农民补贴资金7470万元。二是完成全市80万亩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招投标、统一供种和技术服务等工作,补贴小麦良种800万公斤、落实补贴资金800万元。三是完成全市25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建设工作,采用“五统一”模式操作,每亩补贴8元,落实补贴资金200万元。
2、抓品种调优。通过粮食优质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介等活动,推动了我市水稻、小麦品种的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全市优质麦面积由去年的100万亩发展到126万亩,扩大26.6%;优质水稻面积由去年的305.8万亩发展到339万亩,扩大33.1%。小麦、水稻作物的优质率分别达到42和68,分别较上年提高4个和5个百分点。
3、抓产销衔接。今年我委亲自抓了3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和400亩优新品种展示园,基地内由龙头企业在市场价的基础上,加价4分钱/斤订单收购,农技部门负责保优栽培技术指导。今年我委抓的3万亩基地内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比周边地区水稻平均增产23.2%,实现了增产增收,深受农民欢迎。据调查统计,今年全市水稻、小麦订单面积明显增加,落实稻谷订单330万亩、小麦订单78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33.4。
4、抓大户建设。为了充分调动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提高种粮大户的科技种田水平,我们采取:一是对全市种粮大户进行调查登记,加强电话联系,全市有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654户,其中100亩以上的有233户、500亩以上的有7户、1000亩以上的有3户。二是邀请部分种粮大户参加全市组织的水稻优新品种观摩推介会,同时准备吸收部分种粮大户作为会员加入稻米协会。三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种粮大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和技术帮扶活动,深受种粮大户的欢迎。
5、抓科技服务。为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技术优势,帮助和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重点加强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使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适用技术应用面积1365万亩次,比上年增加86万亩次,其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808万亩次、水稻旱育稀植215万亩、小麦精少量机条播6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62万亩次,分别较上年增加28万亩次、19万亩、37万亩次。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培训。举办各类科技培训660场(次)、印发明白纸152万份、开展科技赶集320场次、培训农民68万人。
6、抓高产攻关。全市共建立各类示范片1227个、60万亩,比较上年增加39个、2.3万亩。其中水稻示范片738个、38万亩,比较上年增加28个、1.5万亩;小麦示范片482个、17.8万亩,比较上年增加12个、1.1万亩。其中13个万亩以上小麦高产攻关点平均单产358公斤,比全市小麦平均单产增加66.4公斤。
7、抓市场管理。为规范和整顿我市农资市场秩序,实现“打假护农、保粮增收”,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按照国家和省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开创了农资市场整治的良好局面。据统计,截止11月底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137人次,比去年全年还多出300人次,出动车辆1395台次、调查案件256起、查处假冒伪劣商品600吨,分别比去年全年多出75台次、15起、178吨。
三、20xx年粮食生产思路
以良种补贴和优质粮产业工程建设为抓手,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组织好高产攻关,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以发展优质中籼稻为重点,努力建设好沿江20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以发展中弱筋小麦为重点,努力建设沿淮100万亩优质专用麦生产基地;以优质主推品种展示、推介为手段,开展好技术配套、良种良法、订单生产、产业开发的示范点建设活动;以种植大户为科技扶持对象,加快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充分发挥好专家组的作用,开展好生产指导,提高技术的推动效益。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实现66亿斤,粮食作物优质化比重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我市地处江淮,有71个乡镇252万亩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42)在江淮分水岭区域内,易涝易旱,农业生产还没摆脱靠天收的局面。
2、粮食价格和农资价格逆向走势加剧,尤其是今年午季表现明显。午季粮油出现丰产不增收。据调查测算,夏粮:与去年同期相比,每亩减收76元,其中降价减收46元(291.6公斤/亩×1.24元/公斤-282.9公斤/亩×1.44元/公斤=-46元/亩),农资涨价每亩减收30元。当年实际种麦效益只有174元/亩(291.6公斤/亩×1.24元/公斤-农本188元/亩)。这种粮食价格走低,农资价格走高的逆向走势值得关注,否则会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农民形象的说:“国家给农民的补贴钱,又被无形市场拿走了”。
3、水稻、小麦良种补贴工作量大,投入的精力多,行政成本比较大。
4、农技队伍不稳,技术推广无法保障。随着县乡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我市县、乡农技推广体系绝大多数陷入“线断、网破、人散”的困境,农技推广队伍濒临溃散;同时,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不仅表现在设备和仪器设备老化、多年未更新,而且表现在基础的试验、调查、培训工作经费都无法保障,科技兴农、科技增收任重道远。
5、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规模龙头企业特别是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加工层次低、农产品加工增值份额小,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拉动能力较弱。
五、几点建议
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关键在于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粮食价格的高低、农资价格的高低、产量水平的高低等因素综合影响着粮食生产效益。目前,靠粮食再提价,可能性不大,只有在降低农本、提高单产、发展产业化上做文章,走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之路。为此,建议:
1、加强粮食作物高产攻关示范点建设,这是改变我们农技人员工作方式和推行技物结合的最好方法。建议,在继续抓好小麦高产攻关的同时,有选择性地抓好几个优质水稻产业化试点,采取农企结合的办法,农技人员负责产前、产中无公害高产栽培,企业负责订单收购和品牌开发,以点带面,推动粮食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2、继续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重点加强农资价格市场的管理,加强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质量的管理,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严防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3、加强小麦、水稻良种补贴管理。进一步规范良种补贴工作程序,寻找良种补贴的新机制,尽量减少行政成本。建议:省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配套工作经费的比例,如市级财政配套工作经费占良种补贴总额的0.5%、县级财政配套工作经费占良种补贴总额的1%,以便各级财政和工作部门好操作。同时,在良种补贴招标过程中,应以实施主体进行招标或以市级采购中心进行招标,尽量减少行政成本。
4、加强优势粮食生产区域建设。粮食要稳定发展,必须要走产业化之路。发展粮食产业化,必须在粮食主产区率先发展。建议,省政府进一步修改、调整皖政〔20xx〕56号文件,将我市全椒县、来安县、天长市、南谯区列入安徽省优势水稻生产区域,因为,我市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的优势是稻谷,在地理位置上,全市属于南方稻区籼稻的北缘,常年水稻面积在450万亩左右,总产在250万吨上下,年调出量在130万吨以上。
5、加强基层农技队伍推广体系建设。建议省政府出台可操作性文件,切实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理顺关系,明确公益性服务主体,农业科技力量可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或集中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确保农业科技真正长入农业。
6、加强农民专业协会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围绕一个产业自发的组成专业协会,让他们外连市场,内连基地,自觉地研究生产与市场,促进产业升级和链条延伸,实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之目的。
7、加强农田基础建设。现有的农田基础建设多数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建成的,尤其是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投入严重不足,出现了一些水利死角和“望天收”田,制约着粮食生产的稳产与高产。建议,应切实加大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在治理河流、大库的同时,加大对小型水利和标准农田的治理力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生产部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精选24篇)生产部门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篇1 作为一名公司生产部门的主管,管理好公司交给我...
工厂车间员工年终个人总结(精选21篇)工厂车间员工年终个人总结 篇1 自20xx年xx月我来到园区工作现今,已有一年多的...
车间统计个人总结(精选21篇)车间统计个人总结 篇1 (1)保证成本核算数据准确性 每月成本结账之前加强检查系统成...
2023车间员工年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2篇)2023车间员工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
生产工作个人总结(精选22篇)生产工作个人总结 篇1 时间是不等人的,转眼间,20xx年的半年时光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回...
车间普通员工年度工作总结(通用23篇)车间普通员工年度工作总结 篇1 借此机会首先向关心、帮助、支持我工作的同志们...
车间工人个人年终总结(精选20篇)车间工人个人年终总结 篇1 在工厂当车间组长已经不短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了,我学...
公司生产部工作总结集锦(通用21篇)公司生产部工作总结集锦 篇1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在过去的一年中,生产部在上级...
车间班长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1篇)车间班长个人工作总结 篇1 201X年转眼而过,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在车间领导的支持...
生产培训总结(精选22篇)生产培训总结 篇1 3月24日至3月26日,我们现场管理办公室7名同志参加了济南海纳管理咨询公司...
生产部个人总结(通用21篇)生产部个人总结 篇1 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生产部一百六十六名员工向大会做20xx年度工作总...
车间实习个人总结(精选23篇)车间实习个人总结 篇1 一:输送机的装配 1. 输送机的装配首先要根据图纸的要求,首...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