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13:12:28
各位领导、教学专家及全体语文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联合小学对于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今天我们齐聚联合小学,参加高新第二教研协作区语文教学“同课异构”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的第一课时教学,感触颇多,获益良多。三位语文教师风格各异,教学过程缤纷溢彩,就本次听课活动提出自己的一些听课感受和大家交流分享:
邓雪艳老师的课如同迷人的玫瑰,本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在语境中去感受亲人般的深情。在教学课文的1—13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邓老师在教学这一部分时,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随机交流,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在交流“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引导学生抓“褪色”感悟老人虽贫苦还那么爱海鸥,给它们买食物;在交流“在海鸥的鸣叫声里……”抓“亲昵”理解老人与海鸥那胜似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爱;处理得最有机智的是“谈海鸥”这一板块里,问:“立刻生动起来”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迟疑了片刻,师问:平常遇到什么事会眼睛生动起来。一学生回答:对有兴趣的事和喜欢的事眼睛会生动起来,师立即引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再去读读这一段,感受老人的内心。哦,原来“生动”还蕴涵着“思念、舍不得……”
丁礼曼老师的课则如迷人的郁金香,过渡语自然真情,引领学生深入情境让人感动,整堂课,丁老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着孩子,也同时感染着我。如:在指导学生理解“亲昵”后,师:是啊,这哪里是在呼唤海鸥,简直是在呼唤儿女啊;在学生说到“海鸥把老人团团围住就像一群孩子围住父亲”时,师:这情景哪是人与动物啊,是人与人在交流,是父母与儿女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老人在企盼什么”这一环节时,生:企盼能到滇池走一趟,师:是啊,走一回,生:企盼与海鸥永不分离,师:是啊,永不分离,生:企盼海鸥能早点回来,师:是啊,能早点回来,在师生这样层层的情感引领下,学生怎能不被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深深地打动,而走入文本呢?最大的亮点在于文本处理,新颖独特。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该案例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课堂上的“拓展延伸”部分,把课文中的精彩语段改变成是诗歌的形式再读。
丁老师这样设计不仅避免与刚才的教学环节方法类同,(无非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有关重点句段,并品读,感悟情感),更为精彩的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意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基础,提升为“海鸥送别老人”时的依依不舍、深深眷恋之情。然后,丁老师预设情境,充分引导学生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进行感悟、体验和交流,让他们尽可能把老人对海鸥无私的关爱,和海鸥对老人以汇报恩情的亲人般的爱的情感更加丰满,同时又把老人与海鸥这种真挚感情,人与动物的真挚的感情得以深化、延伸!
邢朝霞老师的课堂如同芳香的百合,让人回味无穷。以生为本,朗读感悟。整堂课真正体现了和谐的主题,师生间的默契合作,邢老师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也感染着孩子,也同时感动着我。整堂课都是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如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的句子朗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老人与海鸥》是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怎样做到长课短教,合理取舍,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执教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娄老师对课文进行大胆地取舍、瘦身减肥,去枝减叶,化繁为简;大胆放手,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里遨游,在酣畅淋漓的朗读中简简单单教语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以“爱”为主线:
教学中娄老师不露痕迹地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通过与学生交换感受深入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重点抓住了“老人把饼干丁很警惕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聊天;”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措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又如学生交流“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学生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老师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那胜似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爱。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叹: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为后文的“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二、关注学生方法的指导:
纵观娄老师的课,学习方法的指导无处不在。小到词语理解,大到阅读要领,这些方法隐含在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中,潜移默化在教学的每个细节中,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境界。如初读环节,老师让学生比较两个题目“老人与海鸥”和“海鸥老人”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成两段,让学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再出示四个重点词“喂、唤、谈、守”,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语言把它们串连起来,就自然而然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当然也就学会了初读课文的方法。最后,老师教给学生阅读的一个好方法:善于捕捉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就能把长课文读短。这样的学习方法很适合高年级学生。
三、关注语言表达,精心设计练笔:
娄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两次小练笔,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理解完“喂海鸥”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就很机智地让学生把“老人喂海鸥”这段话改成一首诗,此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海鸥老人爱海鸥的一片深情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应用语文文字的能力。如果说这一次的小练笔只是基础的文字形式的转换练习,那最后一次的课文延伸补白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想象老人十多年如一日喂海鸥的情景,并配上优美动人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写出老人喂海鸥的动人画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了老人喂海鸥的画面,写起来一定随手拈来,丰富动人。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总之,整堂课“情”字一直打动着我。相信,一堂课下来,“老人对海鸥”那份特殊的感情也已经悄悄融入了学生柔软的心底。
陈老师的课非常大气,确有名师的风范。课堂上陈老师沉着睿智,从容淡定。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股温馨的亲和力。引领着学生细细揣摩文本的内涵和独特人物形象。
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昆明的翠湖边喂海鸥。后来老人去世了,“我”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边上,海鸥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学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的最大教学亮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人物形象,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
1、 字词教学的独具匠心。
在教学开始,陈老师分别出示两组词语,分别是:
第一组词语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第二组词语 急速扇动 翻飞盘旋 肃立不动 白色漩涡
老师请学生朗读,并亲切纠音,而后要求读出感情。这是我们一般的教学处理方式。但陈老师并不要求这一环节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读了这些词语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这一问题的抛出,将词语进行了理解与吸收,更整理了学生初读后的感觉。提高学生概括课文,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也为后面的品读教学做铺垫,可谓一绝多得。
2、 个性化的阅读品味,注重情感升华
在朗读1-13小节时,陈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自我的感悟中品味语言文字,并通过个性化朗读理解课文特有的人物情感。比如老人会怎样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的。当独角在高处时怎样呼唤,当海鸥停在眼前时,当老人抚摸海鸥时……他是怎样呼唤的。充分理解了抑扬顿挫的意思:声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教师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解释,只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模仿着,朗读着,品味着。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验,深深感悟到老人对海鸥的那份真挚的爱。
像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亲昵的感悟,饼干丁的理解体会,驼背的感悟……在课文结束时,对“褪”的理解:衣服是褪色的,背包是褪色的,但什么是永不褪色的?学生就很自然的从“褪”字的理解中,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永不褪色。在理解中感悟人物形象,升华情感体验。这样做细做足的个性化品味朗读体验,使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在陈老师的引领下一个爱海鸥胜似亲人,与海鸥亲密无间的高大的老人形象异常丰满。
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的故事在他们师生间默契地演绎着……
我很荣幸能听曾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展现给我们是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画面,更是一段真挚的情感。听了这节课后,我更是深深地领略到执教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在曾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她对本课教学的处理:以“情”为线索,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词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
一、围绕目标,取舍内容
文中那位超然的老人、那群极富灵性的海鸥、那份如亲情般的人与动物的和谐与爱,是动人的,但在教学中,曾老师大胆取舍内容,围绕海鸥送老人的情景,聚焦文本,表达感情。由浅入深,突出重点。
二、注重生存,顺学而导
曾老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中抓重点词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这样提示学法,让学生先学后教,在重难点中层层突破。这样让学生的学习扎实有效,比如课堂中“瞻仰”“扑”让学生抓住关键字体会情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三、练,悟人鸥情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曾老师很注重扎实训练,培养良好习惯。这一点对语文课很重要。
一练,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就是在学生了解课文“说什么”的过程,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在本课的教学中,曾老师在初读环节就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的语言训练——概括出课文中的两件事。在小学高段,我觉得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整体感悟的能力。
二练,“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浏览课文海鸥送老人时,曾老师让学生用横线画出在老人放遗像的地方发生的意想不到的事。这种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是一种常用的很好的读书方法。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文无处不在,语文习惯的培养也是无处不在的,曾老师正是很重视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圈圈点点,三言两语,心有所思。
三练,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有效拓展。
老师在教完老人与海鸥之间相处的快乐时光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浏览新闻,补充完小狗在地震钱如何救助主人的情景,自主写作,相互交流,增强写作意识。同样引入类似文体,进一步巩固动物与人类的美好情感,萌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动物的意识。
曾老师的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在想本堂课的词语教学是否可以不仅从文字中体会情感,抓住标点符号也是体会情感的重要体现,在课文第十七和十八自然段之间的省略号,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明确标点符号也是可以表达情意的。也许我的想法很粗浅,总的来说曾老师的课是值得我学习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保存
推荐等级小学一年级评课稿下册《小蝌蚪找妈妈》篇1《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34课,它是一篇脱离拼音的看图学文。课文...
表彰大会的新闻稿范文600字篇1我校召开20xx年度群众体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4月X2日下午,我校20xx年度群众体育工作总结表彰...
扫雪新闻稿范文篇11月24日晚间,西安市迎来今年立冬以来的第二场降雪,大地万物银装素裹,道路上厚厚的积雪给出行带来了不...
职工运动会新闻稿范文篇1日前,麻沙中心小学工会举办了“第三届教职工运动会”。麻沙中心小学211位在职教师全部参加了本次...
有关辩论赛的新闻稿范文篇1当代社会,弘扬雷锋精神,更需要进行制度建设还是精神宣传?今天下午4时,由浙江日报、浙江大学...
节日战备拉动新闻稿篇1三湘都市报1月29日讯为全面提升部队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春节期间驻地社会安全稳定,1月29...
学生军训新闻稿范文400字篇1为期十天的军训即将结束,在这个激情似火的八月,xx学院全体796名新生接受了一次军人生活的洗...
防踩踏新闻稿范文篇1为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理念,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小学运动会新闻稿范文篇1为你加油深深的呼吸,等待你的是艰难的1500米。相信胜利会属于你。但在这征途上,需要你用勇敢的...
有关旅游出行的新闻稿篇1国庆期间,我县天气晴好,各地游客接踵而至,各大景区景点人气火爆,游人如织,景区内到处都是游...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篇1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方程”这部分内容共有三道例题。它们的共同点是每道例题都担...
单位冬季趣味运动会新闻稿篇1一年一度的冬运会即将开始,我和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参加冬运会了。我们迎着冬日的阳光,...
Copyright © 2025 Duo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学习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